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
有目標,就知何時該存、何時該花
3,000元說少不少、說多也不多,不過想換工作、想成家、想創業,都能從每月「3張小朋友」開始一步步築夢!只要每天少喝一杯100元的咖啡,或選一餐從家裡帶便當,就有機會換更高薪的工作、3年內舉辦海外婚禮、甚至創業當老闆?
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
圓夢不要等!因為30歲後再也回不到27歲的心情
什麼是不後悔的「工作方式、生活方式」
如果今天是「生命的最後一天」,現在做的這份工作真的能讓你覺得幸福嗎?
「人生真美好」─在死亡的那一瞬間,真的能夠由衷的說好幸福嗎?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這篇文章也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必要。
因為這篇文章的用意,就是要讓在最後闔眼的那一瞬間,說出:「這輩子都專注在很有意義的工作,死而無憾了」
正因為如此,才希望大家能盡可能快快找到「真正想做的事」,最後終能迎接美好的「最後一日」。
然而,事實卻是99%的人,一輩子都沒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而人生告終。
過即使問題這麼多,還是可以下個結論,理由很單純:「只是不知道怎麼找而已」。
因為人生沒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了。現在煩惱的任何問題,和死亡相比根本為不足道吧?
如何才能找到「想做的事」?
每個人所處的狀況千種百樣。因此找尋「想做的事」的方法,按部就班的話需要先做下面所說的事情。
那就是把身上的「束縛」全部丟掉,讓腦袋歸零放空後再開始思考。
具體而言,請先把諸如「有真正想做的事情,但是孩子還小,不可能實行」「缺錢沒辦法」「雙親都臥病在床,哪有餘裕去想自己要做的事」之類「不可能的理由」丟掉。
本來就該為自己的人生而活,被外力束縛,對於自己活著時該做的事「完全不去想」,這才是浪費人生。
大家在思考「真正想做的事」的時候,請卸下全副武裝。如果一直只想著目前的各種問題,那就會受到制約,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思考。很多人都是陷入這種窘境。為了能夠自由的思考想做的事,請把武裝丟掉,一身輕便。如此才能真正開始思考以前曾經想過要做什麼?現在想做什麼?
想做的事,「現在」就要去做
「如果存到錢我就到國外去留學……」
「你還要再存多少留學基金才會足夠?」
「啊?每個月還要生活費,所以滿吃力的。預估大概要3年以後才能成行吧。」
聽到這番話,有種悲傷的心情,覺得惋惜。因為3年後30歲去留學,和現在27歲就「想去」留學,兩者圓夢的能量完全不同。
即使50歲後變成生活富足的有錢人,也絕對回不到「最想留學的時期」。就像這樣,很多人即使有「想做的事」,經過數年之後,滄海桑田、人事變遷,結果到人生終點都沒有兌現。
所以如果「想做的事情」很明確,對於現在就想做的人來說,即使是借錢,也要優先讓「現在」的時機實現。
時下有些人到國外去留學,會在當地打工,在念書的同時一邊累積社會經驗,一邊有收入可以還錢,以此方法實現自己的夢想。
聽到這麼說,似乎有些人會抱怨哪有膽子借錢去留學。但是人生只有一次,失去「那個時候」「那個時機」更加恐怖。
因為不管存了多少錢,都無法買回那幾年的時間。相反的,年輕的時候借錢買時間卻是可能的。
所以請把現在就當作最佳時機。
不要再說「明天開始」「下週開始」「下個月開始」「3年後」這種可惜的話了,在「想做」的瞬間,就馬上行動。
「重視時機」意思就是不要浪費時間,永遠要排在第一順位。
把所有的反對,當作「雜音試煉」
人生中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,和我們關係最親近的家人或是親友,一定都會出現否定的看法。雙親、老公、老婆、兒子、女兒、男朋友、女朋友,每個人的對象可能不一樣,但是愈是跟我們關係密切的人,愈會給我們放棄的忠告。
關於這些反對意見,雖然說真的有點抱歉,統稱為「雜音」。但是為什麼親近的人都會反對「我們做想做的事」呢?
那是因為真正愛你的人,強烈的希望我們不要遭受「失敗」。想要認真著手新事物之際,一旦被夥伴或家人得知,腦袋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風險。他們會想,我們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工作而辭職或投入大量金錢,萬一不順利的話,損傷會多慘重。所以反對的理由,是因為想到我們未來失敗該怎麼辦。
但是這些雜音,以不同的角度來看,反而可以帶給我們正面的效果。那就是「雜音試煉」。
如果把雜音視為開始任何新事物時必然會發生的「一定得克服的障礙」,那情況又會如何?請試著展現出你的決心、勝算、挑戰後的願景。如果連說服親近的人的能力和決心都沒有,那被別人打槍未嘗不是件好事。
說雜音聽起來很礙事,但是卻常常會聽到。決定改變的時候,是一定會出現的強敵。
雜音完全消除後,堅強的意志和心靈力量的強大,就是開創未來的原動力。
因為沒錢所以做不成……這只是無聊的「藉口」
從事協助開店的職業,經常聽到下面的說法。
「雖然有想做的事,但是沒錢做不了。」
不過很遺憾的這不是真的。因為實現「想做的事」,嚴格來說並不需要「錢」。在幫開業者做資金調度的時候,深刻感受到自己需要的是想投身其中的心態強弱,也就是「熱情」。
「沒有錢就沒有夢。」
朝日太陽能的創辦人林武志曾這麼說。沒有錢「想做的事(夢想)」也會不見。
說過必要的條件不是錢。乍看之下你可能覺得很矛盾,但事實上就是這樣。
當然如果要開一家夢想中的店,的確需要錢。不過意思是一開始不見得要自己有這些錢。
覺得借錢完成自己的夢想如何?
現在沒有錢也可以做「調度」,兩袖清風也可以完成夢想。
「因為沒有錢,所以沒辦法做想做的事是騙人的。」
但是借錢所必備的條件,是當事者對事業的「熱情」。
自己思考一下就知道,借方難道不會想把錢借給「適當的人」嗎?相同的,能夠展現出自己有多認真想實現夢想?實現夢想之後,會有什麼好事發生?借方才會想借錢給我們。
不只是借錢,要借「夠多的錢」
「挑戰」這件事,永遠不會浪費
所以只要本人不放棄,不管挑戰幾次,都不算失敗。
被尊稱為經營之神的已故松下幸之助先生曾這樣說:「失敗之處放棄就是失敗,如果持續到成功,那就是成功。」
順道一提,松下幸之助一輩子似乎都沒有失敗過。沒有努力到成功絕不放棄,那大家所挑戰的事情,全部都不會是徒勞無功,反過來說「不挑戰才是損失」。
那麼大家還要選擇沒有任何挑戰的人生嗎?
寫一封信給10年前的自己
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
如何搶救退休金?
酷熱的夏天,又加上傾盆的午後大雨,實在不想撐著傘外出去吃中飯。打開網路新聞,一則又一則關於經濟低迷、政府財政赤字、民眾薪資凍漲等問題,看得眼花撩亂,心情也更加沉重。
在辦公室裡捱了大半小時,肚子卻越來越餓。
「好吧,去樓下便利商店吃個關東煮配茶葉蛋吧!」腦海裡這麼想著,行動上卻相當遲緩。但眼看著已經有同事吃完飯回辦公室了,認為樓下應該比較沒人了,這才意興闌珊地搭著電梯,直接往便利商店走去。
「怎麼吃得這麼省啊。」
前途茫茫薪水低 年輕世代苦惱多
阿倫正想坐到窗邊,大啖茶葉蛋,卻被同事喊了下來。他定睛一看,原來是阿鉦正悠閒地拿著一杯咖啡,翻看著《商業周刊》。
阿倫是個剛滿30歲的月光族,在公司年資已有數年多,而阿鉦從這家網路公司成立時就進來,但阿富非常平易近人,而且又博學多聞,公司裏頭的人都很喜歡他,並稱他為「小智者」。
「怎麼了?心情不好?」阿鉦放下咖啡問。
「嗯,可能是西北雨的關係,我覺得情緒憂鬱,而且,前途黯淡。」阿倫放下關東煮等料理,坐下來淡淡地說。
「前途黯淡?太誇張了吧。我們公司今年不是業績大幅成長?」
「不!不!」阿倫尷尬地說:「跟公司無關,是跟最近的新聞有關。感覺活在這個時代,很不確定,對未來很沒安全感。」
與其讓心情受環境影響 不如自力救濟規劃好未來
阿鉦爽朗地笑著說:「哈!哈!哈!前輩,少看報紙,會活得比較快樂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要對未來及早有規劃,就不會茫茫然了。」
阿鉦突然問:「對了,你有做退休金規劃嗎?」
阿倫吃了一口黑輪,聳聳肩說:「連將來要買房子、結婚的錢都沒準備,哪想得到退休金呢?」
阿鉦說:「怪不得現階段年輕人一樣,對未來前途茫茫,且易受新聞影響。理財,是學校沒教的一堂課,但卻是社會生活必需學會的財務規劃學。你可以試著為自己建立一個退休計劃喔!」
阿倫嚥下黑輪,迫不及待地想問:「那要怎麼作呢?」眼前這位「小智者」。
學會為自己定好理財目標 生涯方向才會穩定
底下是阿鉦給30而立的阿倫幾個理財建議方向:
1-為將來必須做的人生大事立下財務目標與計劃:如結婚要用的錢、買房的自備款目標、幾歲要退休等財務目標。
2-明確的退休計劃有助生涯安定:人在年輕時都會想轉換工作以尋找最佳的機會,但過程中絕不能中斷退休計劃,以免轉換職業的風險會影響中晚年的口袋深度。同時,明確的退休方案也有助於年輕人的就業安定性。
3- 為退休計劃定出定期投資的額度:每年、每季或每月,要固定提撥一筆錢,以持有低風險的固定收益型資產為核心資產,再搭配部分衛星投資,靠積沙成塔的報酬率來增值退休金。
聽了阿鉦這位「小智者」的一番開導,阿倫才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欠缺為自己的人生定一份財務規劃,才會面對大環境變化而手足失措。
所謂「以不變應萬變」,能趁年輕為自己的將來訂好各項財務目標,並及早著手準備,也能免於平時亂花錢,或者不知該把錢放哪裡的困惑了!
在辦公室裡捱了大半小時,肚子卻越來越餓。
「好吧,去樓下便利商店吃個關東煮配茶葉蛋吧!」腦海裡這麼想著,行動上卻相當遲緩。但眼看著已經有同事吃完飯回辦公室了,認為樓下應該比較沒人了,這才意興闌珊地搭著電梯,直接往便利商店走去。
「怎麼吃得這麼省啊。」
前途茫茫薪水低 年輕世代苦惱多
阿倫正想坐到窗邊,大啖茶葉蛋,卻被同事喊了下來。他定睛一看,原來是阿鉦正悠閒地拿著一杯咖啡,翻看著《商業周刊》。
阿倫是個剛滿30歲的月光族,在公司年資已有數年多,而阿鉦從這家網路公司成立時就進來,但阿富非常平易近人,而且又博學多聞,公司裏頭的人都很喜歡他,並稱他為「小智者」。
「怎麼了?心情不好?」阿鉦放下咖啡問。
「嗯,可能是西北雨的關係,我覺得情緒憂鬱,而且,前途黯淡。」阿倫放下關東煮等料理,坐下來淡淡地說。
「前途黯淡?太誇張了吧。我們公司今年不是業績大幅成長?」
「不!不!」阿倫尷尬地說:「跟公司無關,是跟最近的新聞有關。感覺活在這個時代,很不確定,對未來很沒安全感。」
與其讓心情受環境影響 不如自力救濟規劃好未來
阿鉦爽朗地笑著說:「哈!哈!哈!前輩,少看報紙,會活得比較快樂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要對未來及早有規劃,就不會茫茫然了。」
阿鉦突然問:「對了,你有做退休金規劃嗎?」
阿倫吃了一口黑輪,聳聳肩說:「連將來要買房子、結婚的錢都沒準備,哪想得到退休金呢?」
阿鉦說:「怪不得現階段年輕人一樣,對未來前途茫茫,且易受新聞影響。理財,是學校沒教的一堂課,但卻是社會生活必需學會的財務規劃學。你可以試著為自己建立一個退休計劃喔!」
阿倫嚥下黑輪,迫不及待地想問:「那要怎麼作呢?」眼前這位「小智者」。
學會為自己定好理財目標 生涯方向才會穩定
底下是阿鉦給30而立的阿倫幾個理財建議方向:
1-為將來必須做的人生大事立下財務目標與計劃:如結婚要用的錢、買房的自備款目標、幾歲要退休等財務目標。
2-明確的退休計劃有助生涯安定:人在年輕時都會想轉換工作以尋找最佳的機會,但過程中絕不能中斷退休計劃,以免轉換職業的風險會影響中晚年的口袋深度。同時,明確的退休方案也有助於年輕人的就業安定性。
3- 為退休計劃定出定期投資的額度:每年、每季或每月,要固定提撥一筆錢,以持有低風險的固定收益型資產為核心資產,再搭配部分衛星投資,靠積沙成塔的報酬率來增值退休金。
聽了阿鉦這位「小智者」的一番開導,阿倫才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欠缺為自己的人生定一份財務規劃,才會面對大環境變化而手足失措。
所謂「以不變應萬變」,能趁年輕為自己的將來訂好各項財務目標,並及早著手準備,也能免於平時亂花錢,或者不知該把錢放哪裡的困惑了!
何謂「分散投資風險」這件事
用簡單的方式來解釋。投資的風險可以分成兩個部份。
第一個風險是公司倒閉的風險:
如果你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,而這家公司卻突然倒閉了,你所投資的錢就化為烏有了;但這個風險可以透過分散持有來降低虧損風險。
第二個風險則是波動的風險:
公司不見得會倒閉,但是只要開盤,股票的價格就會漲漲跌跌,對投資人來說,如果股價下跌,可能會擔心害怕到睡不著。這種情況下,持有很多公司也不見得可以降低風險,但必須要持有「很不一樣」的公司才行。
何謂做很不一樣的公司?
有一家買太陽眼鏡公司,想當然而在海邊業績很好賺了很多錢,而另一家買雨傘的公司的業績就不怎麼理想了。情況反過來,當下雨導致太陽眼鏡公司業績下滑,雨傘公司的銷售反而很好。如果你同時持有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的股票,一漲、一跌之下,整個資產漲跌幅度就很有限。簡單來說,太陽眼睛公司如果海邊賺2元,下雨賠1元,則一年總共賺1元。雨傘公司則相反,海邊賠1元,下雨賺2元,每年也一樣賺1元。如果同時持有兩家公司,則你全年就賺了2元,剛好就是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賺到的錢。波動抵銷,但是報酬一塊錢都沒少。![]() |
簡單來說,太陽眼睛公司如果海邊賺2元,下雨賠1元,則一年總共賺1元。雨傘公司則相反,海邊賠1元,下雨賺2元,每年也一樣賺1元。如果同時持有兩家公司,則你全年就賺了2元,剛好就是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賺到的錢。波動抵銷,但是報酬一塊錢都沒少。 |
所以,想降低波動程度的風險,就只能挑選相關性比較低的基金來組成的投資組合了。偏偏所持有的基金相關性很高,不但都是股票型基金,而且都是新興市場,那資產每天幾乎都一起漲或一起跌,並沒有辦法降低風險。這種情況下,就算持有一百檔基金,也跟持有一檔基金沒有太大的差異。
分散風險,重點不在於持有很多資產,而在於持有很不一樣的資產。
一般來說,股票和債券就是特性很不一樣的兩種資產,股市漲,債券就下跌,債券漲股市則下跌,這種短期走勢呈現「負相關」的資產就很適合拿來進行投資組合的搭配。漲跌之間互相抵銷掉的是短期的波動,不會影響長期的報酬。如果以上圖的例子,則可以發現總資產波動很低,但是穩定成長。
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
工作多年,怎麼存不到半點錢?是否缺乏理財動力和目標
理財大漏洞:設定理財目標,就會開始節流
現在上班族的薪資依存度很高,開銷大,收入卻有限。以一
個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,平均月薪不到3萬元,真的很
難存到錢。
這時就要靠人生藍圖來支持財務規劃著手改造財務狀況。換
言之,想深一點、想遠一點,有目標我們才知道該怎麼投
資。
雖然每個人有各自的人生規劃,但大抵而言,30歲以前過的
是單身生活,30歲後成家,要負擔子女教育費、房租房貸,
到40歲之前是經濟負擔最沉重的時候,這些重大支出,最好
能提早準備。也別忘了,我們的薪水也會隨著工作年資成
長,到40~50規畫退休之後的居家醫療保險,就變成最重要
的議題。
建議,薪資有限,造成每個月儲蓄偏低的上班族。可以採取
開源、節流兼具的理財策略,雙管齊下。
在節流的部份,首先,整理你的消費習慣,找出每個月必
要、非必要的開支。必要開支看能不能花少一些、非必要開
支則盡量避免。其次,善用保險的節稅功能。花錢買精品,
這筆錢就像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,但如果用來提高保費,還
可能幫我們節稅,對財務狀況不無小補。
在開源的投資方面,目前我們最常見的理財盲點之
一,就是忽略了年輕時投資的複利效果。「就是年輕時候
要想,何如複利存錢」
投資時人云亦云也很可怕。許多投資人對市場或商品根本不
熟悉,光從報章雜誌或是口耳相傳得到資訊,就跑到銀行來
詢問,想買相關商品。其實,若要靠投資累積財富還是得做
足功課,多聽各方意見,勿偏信一家說法。
總之,把人生目標和可能的重大支出列出,隨時檢視我們離
目標還有多遠,從中可以判斷我們能承受的風險。例如,離
時間點愈近,我們就應該降低投資的風險性,短時間內就要
用到這筆錢,萬一到時市場行情不佳,沒有時間讓你等待景
氣慢慢回溫;反之,如果我們的資金缺口大,就要承擔高一
些的風險,接受放手一搏的可能。黃培直建議,從日常生活
著手,小習慣可以改善你的財務狀況:
1.養成記帳習慣,可釐清日常開銷是否必要。投資大
師巴菲特的致富祕訣。
2.利用附加性高的支付工具,如信用卡折扣現金或紅利
積點,但聰明不要本末倒置,為了累積紅利就盲目刷卡。
3.想買東西(尤其是奢侈品)時緩一緩,等到打折期間再下
手。但也不要因為折扣就買了一堆自己原本不需要的東西。
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
定存?類定存?錢該怎麼存?
想存錢又覺得銀行利息太低的人,不少把眼光
轉向「類定存」,但許多人卻搞不懂,自己究
竟是為了『存錢』還是買『保障』?
要買類定存產品之前,得謹記2件事
考量重點1:短期目的還是長期目的?
因為利率比定存稍高,資金夠大才能衍生較大的利息收益。但沒有龐大資產,只領死薪水的上班族,依然可以透過保險公司的儲蓄型保險險來強迫儲蓄。「銀行定存最多3年,類定存卻能做到6-20年之久」,如果我們把資金存在銀行定存,一旦定存到期,就面臨這筆錢是「花掉」還是「換單」的選擇。除非有絕佳的克制力,否則很容易不小心把錢花掉。所以要釐清自己動機是什麼,如果是為了存錢,長期的類定存商品會比較適合。「力量多小都沒關係,但起碼要開始。每個月繳完款,手頭有點緊,但不至於餓死的繳費金額最適當」對於現階打拼的我們不適合短期間類定存還有一個原因:看不出利息效果。年期愈短的類定存商品利率,與銀行定存利率的差距愈近,除非透過大筆資金孳息,才能看出差異。沒有大額存款的我們,不如存六年後用時間來拉長,才能顯現複利威力。(年輕就是最大本錢)
值得注意的是,買類定存商品,未必穩賺不賠,有如一般定存保本外,還是有需要格外留心的地方。
考量重點2:類定存幾乎無保障功能?
一般說來,年金險不會結合壽險,通常也沒有附約,「比較是因應退休族群管理資金而衍生出的『合約』」,退休族群手上有閒錢,將錢「存入」保單賺取比銀行高的利息,合約到期再領回。
若是儲蓄險,短年期的通常也是附加意外險或醫療險,「但若主約到期,附約也就因此終止,」為了避免因為類定存到期而使得保障終止,建議,將最迫切需要的醫療險等保障,最好和儲蓄分開進行。
轉向「類定存」,但許多人卻搞不懂,自己究
竟是為了『存錢』還是買『保障』?
現在有一種產品很像定存,但是利率比定存高,「類定存」
商品的說法。帶有定存特性的類定存,其實就是保險商品,只
是它具有「儲蓄」概念,將一筆錢存入後,到期便可拿回本金
加上利息,這類保險包括年金險、儲蓄險、萬能保險等等。,
因此相較於銀行,保險公司可以給出較高利率,在現今市場利
率低到趨近於0的時代,類定存商品對定存大戶來說十分具有
吸引力類定存不盡然只針對定存大戶販售,手頭不寬裕的我們,或是工作3、5年的職場新鮮人:「來說,若是為了長期規畫一筆錢養老用,就很適合類定存」
要買類定存產品之前,得謹記2件事
考量重點1:短期目的還是長期目的?
因為利率比定存稍高,資金夠大才能衍生較大的利息收益。但沒有龐大資產,只領死薪水的上班族,依然可以透過保險公司的儲蓄型保險險來強迫儲蓄。「銀行定存最多3年,類定存卻能做到6-20年之久」,如果我們把資金存在銀行定存,一旦定存到期,就面臨這筆錢是「花掉」還是「換單」的選擇。除非有絕佳的克制力,否則很容易不小心把錢花掉。所以要釐清自己動機是什麼,如果是為了存錢,長期的類定存商品會比較適合。「力量多小都沒關係,但起碼要開始。每個月繳完款,手頭有點緊,但不至於餓死的繳費金額最適當」對於現階打拼的我們不適合短期間類定存還有一個原因:看不出利息效果。年期愈短的類定存商品利率,與銀行定存利率的差距愈近,除非透過大筆資金孳息,才能看出差異。沒有大額存款的我們,不如存六年後用時間來拉長,才能顯現複利威力。(年輕就是最大本錢)
值得注意的是,買類定存商品,未必穩賺不賠,有如一般定存保本外,還是有需要格外留心的地方。
考量重點2:類定存幾乎無保障功能?
一般說來,年金險不會結合壽險,通常也沒有附約,「比較是因應退休族群管理資金而衍生出的『合約』」,退休族群手上有閒錢,將錢「存入」保單賺取比銀行高的利息,合約到期再領回。
若是儲蓄險,短年期的通常也是附加意外險或醫療險,「但若主約到期,附約也就因此終止,」為了避免因為類定存到期而使得保障終止,建議,將最迫切需要的醫療險等保障,最好和儲蓄分開進行。
低薪,存不了錢不是藉口
嚴格要求我們:每拿到一筆收入,就是存下3分之1,「一年有10個月都存到3分之1,才叫『及格』。」
「不是薪水低就存不了錢,而是不管賺多少,都要按比例存下來,」一年後,我們發現我們自己果真達到目標,總共存下10萬多元。
本金夠,實際回收才會多
「存錢祕訣」:就是時時刻刻記住「要存錢」!
深知投資前,一定要有足夠的「本金」,這樣實際拿回的報酬才多。心中隨時隨地對目標有強烈渴望,自然而然就會約束消費,把錢存下來。
剛開始工作時,最重要的事就是累積存款。以存下第一個100萬來說,就高達7成是存來的。至於每個月存下來的錢,除了固定維持5~6個月的生活費在帳戶裡,把其他存款盡可能用來投資。
台灣七、八年級生一出社會,立即面臨求職、低薪等各種挑戰。大環境固然需要政策與企業一起改善,出路不是等別人給的,而是自己努力走出來的!
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
同是上班族,為何女人存錢比男人快?
男、女存錢的速度,誰比較快?
女人通常會說---女人。男人則會說---重點不是存錢,而是創造
的速度!
這樣的回應,說明了,女人真的比男人會存錢,但男人卻總不
屑地表示,在追求報酬率的慾
望和動能上,男人的表現
就像在運動場上,總是雄風大振,毫無娘娘腔的退縮表現。
開源這一件事情,實在比節流與存錢重要多了!---男人總是這
樣反駁女人。
這樣說來,「女人存錢比男人快」這件事情,對家庭財富的增
長有用嗎?
「有一個聰明的台灣男人說過: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
錢,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
塊錢。』」
「瞧!這不說明了存錢比賺錢更重要?」。
這個聰明的男人剛好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,身後留給家人
的遺產高達新台幣四百多
億元,因此,人們很難否
定這句從男性富人口中所講出來的話的份量。
女人血拼不手軟
真的比男人會存錢嗎? 但不對啊,如果女人比較會存錢,為
何女人花錢速度也不慢呢?如果
一個女人花錢的速度比
存錢快,那小心翼翼地存錢又有何意義呢?
有智慧的男人,以彼之道、還施彼身,想要堵住了聰明女人的
。
「不、不、不!弄錯了。誰說女人花錢速度比男人快呢?」
這很簡單啊,男人要買一件牛仔褲,通常只需走入服飾店,直
接走向牛仔褲區,挑一個他喜
歡的品牌、風格與價位,
然後尋找合適的size,再試穿一下,確認尺碼相符,然後就結
帳走人了啊!
這樣加起來,男人購物通常不會超過十分鐘,而且花的就是牛仔褲的錢。
女人呢?只是要買一件牛仔褲而已,卻會流連忘返於ZARA、
UNIQLO、百貨公司,甚至路邊
攤,花了好幾天尋找,
加上進入賣場後還花好幾小時瀏覽、試穿,最後帶走不只一條
牛仔褲,可能還包括口紅、高
跟鞋、耳環與包包。
為了一條牛仔褲,花了時間不說,還花掉了更多購物金,這樣
花錢還不誇張啊?
「唉!真是個蠢男人。」「一個男人只花十分鐘就花掉了二千
元,跟一個女人花了三小時才
只消費二千元去買牛仔褲,誰花錢快啊?---當然是男人!」
「更何況,女人往往買的是標價六六八O元的牛仔褲,然後在
打三折時下手,而男人看到二二OO元的牛仔褲,才打九折就
出手買了。到底誰比較精明
呢?」
「最重要的是,女人花同樣挑選牛仔褲的時間,卻也絲毫沒浪
費地一起考量了便宜的口紅、
大特價的高跟鞋與跳樓大拍賣的包包。ㄟ,到底誰比較懂得精
打細算地花錢呢?」
有效資產配置
投資必須像存錢一樣穩健累積報酬 哇!好吧,---追求投資報
酬率的速度好了。女人總不能否
認,男人這種狩獵型動
物在投資獵場上創造財富的能力,遠高於溫馴而被動的女性同
胞吧?
「男人在投資領域最常犯的錯誤,就是孤注一擲。結果事實往
往證明,有做好資產配置,以
及以穩健布局取代追求高報酬所要冒的風險,才能在時間中致
勝。」
認為,會存錢並非女人天生的優勢,而是善於為家庭資產定一
個合理的增值目標才是。因為
女人比較務實,而不像男
人常盲目花錢去追求市場不確定的報酬,這才導致在市場動盪
的年代,女性投資績效往往略
勝男性一籌。
六年儲蓄險(類定存)與定存的差異
首先我們搞懂六年儲蓄險(類定存)與定存差異在哪裡
定存
銀行定存利息太低,通膨的速度會把利息吃掉,銀行定存的話,錢可能會被隨時動用,換句話說就是錢不容易守住,但換角度想就是,錢的機動性會變很高,容易去應付不同狀況銀行定存可能會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
儲蓄險(類定存)
適合未來有目標性的存錢,一年規劃了月存5000元儲蓄險,看是要規劃結婚基金或是買車買房要用頭期款,現在存一點點,只要存六年,可是保險戶頭就可以一直複利滾存,金額就會像是會增值
壞處
六年儲蓄險的壞處就是要存六年,六年存滿前解約都是會虧損的。
好處
但是換個角度想,這也是能真真正正存錢的方式,那儲蓄險的增值速度是大過於通膨的,因為儲蓄險通常都是複利滾存,儲蓄保險不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因為是保險是不課徵
那六年儲蓄險,郵局和保險公司不都有在賣是有差異?
郵局儲蓄險(限台幣)是六年一到,
錢一定就要領回來了,不能複利滾存
也要小心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問題。
保險公司儲蓄險(台幣、美元)都能複利滾存,
只存六年,保險戶頭能一直滾錢一直滾錢,
會比較合適我們在於存錢的價值。
假如我們有想規劃儲蓄險話用我們角度來說,會覺得一年需存五萬多,感覺生活都過不去,就只存錢。我們想想喔,一年存五萬多不就等於一個月存4000快5000話可是,真的遇到事情時,哪來的錢應急呢?不要把錢鎖死,依我們目前可以一個月存5000可分兩個部分先存3000元儲蓄險另存2000元銀行活存。(不要定存噢,活存的機動性比較高)
這樣有緊急用金可以運用,又可以把錢保值增值,雖然可能金額不多,先求有再求好,工作更有能力時,再來多規劃。
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
QE派對結束!您還在金融大海上漂浮找不到,需要指引?
有不少人喜歡用買保單的方式來「強迫儲蓄」,並且認為自己只要努力繳費20年,就可以獲得終身保障,有長達五、六十年可以依靠保險公司,實在很划算!千萬別想存越久,結果反而承擔了很高的風險,還無法獲得理想的保障,那可就虧大了。
保險只不過是風險轉嫁工具,沒有高報酬、高獲利,只有穩定的保守。重要是讓本部會因為通貨膨脹給吃到。
有想過存在銀行的錢和放在保險上的錢;是否都是自己的錢呢?
放在銀行錢:被通貨膨脹一點一點吸收掉,而10年前100萬放到現在剩下了50萬,消失了50%一樣縮衣節食日子一樣22K,卻怎麼樣努力存卻都存不下來嗎?
.jpg)
最具影響力網購網淘寶網CEO馬雲:人一生就輸在於對未知事物上
1看不見 未來
2看不起 消息
3看不懂 趨勢
4來不及 相信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