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

有目標,就知何時該存、何時該花

財富的累積,靠的不是你有多少錢、或賺了多少錢,而是你如何「對待」你的錢。

3,000元說少不少、說多也不多,不過想換工作、想成家、想創業,都能從每月「3張小朋友」開始一步步築夢!只要每天少喝一杯100元的咖啡,或選一餐從家裡帶便當,就有機會換更高薪的工作、3年內舉辦海外婚禮、甚至創業當老闆?
這不是天方夜譚,而是上班族在日常生活中,面對各式各樣的「價目表」時,容易掉進的消費陷阱:心裡覺得「這點小錢沒什麼」,卻忽略了小錢積少成多的效力!
每天少花100元,相當於一個月多存了3,000元。別小看這筆3,000元,善加利用,它能為你在工作、財務與創業上的夢想實現,帶來關鍵性的一步。


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

圓夢不要等!因為30歲後再也回不到27歲的心情

什麼是不後悔的「工作方式、生活方式」
如果今天是「生命的最後一天」,現在做的這份工作真的能讓你覺得幸福嗎?
「人生真美好」─在死亡的那一瞬間,真的能夠由衷的說好幸福嗎?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這篇文章也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必要。
因為這篇文章的用意,就是要讓在最後闔眼的那一瞬間,說出:「這輩子都專注在很有意義的工作,死而無憾了」
正因為如此,才希望大家能盡可能快快找到「真正想做的事」,最後終能迎接美好的「最後一日」。
然而,事實卻是99%的人,一輩子都沒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而人生告終。
過即使問題這麼多,還是可以下個結論,理由很單純:「只是不知道怎麼找而已」。
因為人生沒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了。現在煩惱的任何問題,和死亡相比根本為不足道吧?
如何才能找到「想做的事」?
每個人所處的狀況千種百樣。因此找尋「想做的事」的方法,按部就班的話需要先做下面所說的事情。
那就是把身上的「束縛」全部丟掉,讓腦袋歸零放空後再開始思考。
具體而言,請先把諸如「有真正想做的事情,但是孩子還小,不可能實行」「缺錢沒辦法」「雙親都臥病在床,哪有餘裕去想自己要做的事」之類「不可能的理由」丟掉。
本來就該為自己的人生而活,被外力束縛,對於自己活著時該做的事「完全不去想」,這才是浪費人生。
大家在思考「真正想做的事」的時候,請卸下全副武裝。如果一直只想著目前的各種問題,那就會受到制約,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思考。很多人都是陷入這種窘境。為了能夠自由的思考想做的事,請把武裝丟掉,一身輕便。如此才能真正開始思考以前曾經想過要做什麼?現在想做什麼?
想做的事,「現在」就要去做
「如果存到錢我就到國外去留學……」
「你還要再存多少留學基金才會足夠?」
「啊?每個月還要生活費,所以滿吃力的。預估大概要3年以後才能成行吧。」
聽到這番話,有種悲傷的心情,覺得惋惜。因為3年後30歲去留學,和現在27歲就「想去」留學,兩者圓夢的能量完全不同。
即使50歲後變成生活富足的有錢人,也絕對回不到「最想留學的時期」。就像這樣,很多人即使有「想做的事」,經過數年之後,滄海桑田、人事變遷,結果到人生終點都沒有兌現。
所以如果「想做的事情」很明確,對於現在就想做的人來說,即使是借錢,也要優先讓「現在」的時機實現。
時下有些人到國外去留學,會在當地打工,在念書的同時一邊累積社會經驗,一邊有收入可以還錢,以此方法實現自己的夢想。
聽到這麼說,似乎有些人會抱怨哪有膽子借錢去留學。但是人生只有一次,失去「那個時候」「那個時機」更加恐怖。
因為不管存了多少錢,都無法買回那幾年的時間。相反的,年輕的時候借錢買時間卻是可能的。
所以請把現在就當作最佳時機。
不要再說「明天開始」「下週開始」「下個月開始」「3年後」這種可惜的話了,在「想做」的瞬間,就馬上行動。
「重視時機」意思就是不要浪費時間,永遠要排在第一順位。
把所有的反對,當作「雜音試煉」
人生中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,和我們關係最親近的家人或是親友,一定都會出現否定的看法。雙親、老公、老婆、兒子、女兒、男朋友、女朋友,每個人的對象可能不一樣,但是愈是跟我們關係密切的人,愈會給我們放棄的忠告。
關於這些反對意見,雖然說真的有點抱歉,統稱為「雜音」。但是為什麼親近的人都會反對「我們做想做的事」呢?
那是因為真正愛你的人,強烈的希望我們不要遭受「失敗」。想要認真著手新事物之際,一旦被夥伴或家人得知,腦袋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風險。他們會想,我們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工作而辭職或投入大量金錢,萬一不順利的話,損傷會多慘重。所以反對的理由,是因為想到我們未來失敗該怎麼辦。
但是這些雜音,以不同的角度來看,反而可以帶給我們正面的效果。那就是「雜音試煉」。
如果把雜音視為開始任何新事物時必然會發生的「一定得克服的障礙」,那情況又會如何?請試著展現出你的決心、勝算、挑戰後的願景。如果連說服親近的人的能力和決心都沒有,那被別人打槍未嘗不是件好事。
說雜音聽起來很礙事,但是卻常常會聽到。決定改變的時候,是一定會出現的強敵。
雜音完全消除後,堅強的意志和心靈力量的強大,就是開創未來的原動力。
因為沒錢所以做不成……這只是無聊的「藉口」
從事協助開店的職業,經常聽到下面的說法。
「雖然有想做的事,但是沒錢做不了。」
不過很遺憾的這不是真的。因為實現「想做的事」,嚴格來說並不需要「錢」。在幫開業者做資金調度的時候,深刻感受到自己需要的是想投身其中的心態強弱,也就是「熱情」。
「沒有錢就沒有夢。」
朝日太陽能的創辦人林武志曾這麼說。沒有錢「想做的事(夢想)」也會不見。
說過必要的條件不是錢。乍看之下你可能覺得很矛盾,但事實上就是這樣。
當然如果要開一家夢想中的店,的確需要錢。不過意思是一開始不見得要自己有這些錢。
覺得借錢完成自己的夢想如何?
現在沒有錢也可以做「調度」,兩袖清風也可以完成夢想。
「因為沒有錢,所以沒辦法做想做的事是騙人的。」
但是借錢所必備的條件,是當事者對事業的「熱情」。
自己思考一下就知道,借方難道不會想把錢借給「適當的人」嗎?相同的,能夠展現出自己有多認真想實現夢想?實現夢想之後,會有什麼好事發生?借方才會想借錢給我們。
不只是借錢,要借「夠多的錢」
「挑戰」這件事,永遠不會浪費
所以只要本人不放棄,不管挑戰幾次,都不算失敗。
被尊稱為經營之神的已故松下幸之助先生曾這樣說:「失敗之處放棄就是失敗,如果持續到成功,那就是成功。」
順道一提,松下幸之助一輩子似乎都沒有失敗過。沒有努力到成功絕不放棄,那大家所挑戰的事情,全部都不會是徒勞無功,反過來說「不挑戰才是損失」。
那麼大家還要選擇沒有任何挑戰的人生嗎?
寫一封信給10年前的自己


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

如何搶救退休金?

酷熱的夏天,又加上傾盆的午後大雨,實在不想撐著傘外出去吃中飯。打開網路新聞,一則又一則關於經濟低迷、政府財政赤字、民眾薪資凍漲等問題,看得眼花撩亂,心情也更加沉重。


在辦公室裡捱了大半小時,肚子卻越來越餓。

「好吧,去樓下便利商店吃個關東煮配茶葉蛋吧!」腦海裡這麼想著,行動上卻相當遲緩。但眼看著已經有同事吃完飯回辦公室了,認為樓下應該比較沒人了,這才意興闌珊地搭著電梯,直接往便利商店走去。

「怎麼吃得這麼省啊。」

前途茫茫薪水低 年輕世代苦惱多

阿倫正想坐到窗邊,大啖茶葉蛋,卻被同事喊了下來。他定睛一看,原來是阿鉦正悠閒地拿著一杯咖啡,翻看著《商業周刊》。

阿倫是個剛滿30歲的月光族,在公司年資已有數年多,而阿鉦從這家網路公司成立時就進來,但阿富非常平易近人,而且又博學多聞,公司裏頭的人都很喜歡他,並稱他為「小智者」。

「怎麼了?心情不好?」阿鉦放下咖啡問。

「嗯,可能是西北雨的關係,我覺得情緒憂鬱,而且,前途黯淡。」阿倫放下關東煮等料理,坐下來淡淡地說。

「前途黯淡?太誇張了吧。我們公司今年不是業績大幅成長?」

「不!不!」阿倫尷尬地說:「跟公司無關,是跟最近的新聞有關。感覺活在這個時代,很不確定,對未來很沒安全感。」

與其讓心情受環境影響 不如自力救濟規劃好未來

阿鉦爽朗地笑著說:「哈!哈!哈!前輩,少看報紙,會活得比較快樂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要對未來及早有規劃,就不會茫茫然了。」

阿鉦突然問:「對了,你有做退休金規劃嗎?

阿倫吃了一口黑輪,聳聳肩說:連將來要買房子、結婚的錢都沒準備,哪想得到退休金呢?

阿鉦說:怪不得現階段年輕人一樣對未來前途茫茫,且易受新聞影響。理財,是學校沒教的一堂課,但卻是社會生活必需學會的財務規劃學。你可以試著為自己建立一個退休計劃喔!

阿倫嚥下黑輪,迫不及待地想問:「那要怎麼作呢?」眼前這位「小智者」。

學會為自己定好理財目標 生涯方向才會穩定

底下是阿鉦給30而立的阿倫幾個理財建議方向:

1-為將來必須做的人生大事立下財務目標與計劃:如結婚要用的錢、買房的自備款目標、幾歲要退休等財務目標。

2-明確的退休計劃有助生涯安定:人在年輕時都會想轉換工作以尋找最佳的機會,但過程中絕不能中斷退休計劃,以免轉換職業的風險會影響中晚年的口袋深度。同時,明確的退休方案也有助於年輕人的就業安定性。

3- 為退休計劃定出定期投資的額度:每年、每季或每月,要固定提撥一筆錢,以持有低風險的固定收益型資產為核心資產,再搭配部分衛星投資,靠積沙成塔的報酬率來增值退休金。

聽了阿鉦這位「小智者」的一番開導,阿倫才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欠缺為自己的人生定一份財務規劃,才會面對大環境變化而手足失措。

所謂「以不變應萬變」,能趁年輕為自己的將來訂好各項財務目標,並及早著手準備,也能免於平時亂花錢,或者不知該把錢放哪裡的困惑了!

何謂「分散投資風險」這件事

用簡單的方式來解釋。投資的風險可以分成兩個部份。

第一個風險是公司倒閉的風險

如果你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,而這家公司卻突然倒閉了,你所投資的錢就化為烏有了;但這個風險可以透過分散持有來降低虧損風險。 

第二個風險則是波動的風險

公司不見得會倒閉,但是只要開盤,股票的價格就會漲漲跌跌,對投資人來說,如果股價下跌,可能會擔心害怕到睡不著。這種情況下,持有很多公司也不見得可以降低風險,但必須要持有「很不一樣」的公司才行。 

何謂做很不一樣的公司

有一家買太陽眼鏡公司,想當然而在海邊業績很好賺了很多錢,而另一家買雨傘的公司的業績就不怎麼理想了。情況反過來,當下雨導致太陽眼鏡公司業績下滑,雨傘公司的銷售反而很好。如果你同時持有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的股票,一漲、一跌之下,整個資產漲跌幅度就很有限。簡單來說,太陽眼睛公司如果海邊賺2元,下雨賠1元,則一年總共賺1元。雨傘公司則相反,海邊賠1元,下雨賺2元,每年也一樣賺1元。如果同時持有兩家公司,則你全年就賺了2元,剛好就是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賺到的錢。波動抵銷,但是報酬一塊錢都沒少。
簡單來說,太陽眼睛公司如果海邊賺2元,下雨賠1元,則一年總共賺1元。雨傘公司則相反,海邊賠1元,下雨賺2元,每年也一樣賺1元。如果同時持有兩家公司,則你全年就賺了2元,剛好就是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賺到的錢。波動抵銷,但是報酬一塊錢都沒少。 


所以,想降低波動程度的風險,就只能挑選相關性比較低的基金來組成的投資組合了。偏偏所持有的基金相關性很高,不但都是股票型基金,而且都是新興市場,那資產每天幾乎都一起漲或一起跌,並沒有辦法降低風險。這種情況下,就算持有一百檔基金,也跟持有一檔基金沒有太大的差異。
分散風險,重點不在於持有很多資產,而在於持有很不一樣的資產。 

一般來說,股票和債券就是特性很不一樣的兩種資產,股市漲,債券就下跌,債券漲股市則下跌,這種短期走勢呈現「負相關」的資產就很適合拿來進行投資組合的搭配。漲跌之間互相抵銷掉的是短期的波動,不會影響長期的報酬。如果以上圖的例子,則可以發現總資產波動很低,但是穩定成長。 

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

工作多年,怎麼存不到半點錢?是否缺乏理財動力和目標


理財大漏洞:設定理財目標,就會開始節流


現在上班族的薪資依存度很高,開銷大,收入卻有限。以一

個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,平均月薪不到3萬元,真的很

難存到錢。

這時就要靠人生藍圖來支持財務規劃著手改造財務狀況。換

言之,想深一點、想遠一點,有目標我們才知道該怎麼投

資。


雖然每個人有各自的人生規劃,但大抵而言,30歲以前過的

是單身生活,30歲後成家,要負擔子女教育費、房租房貸,

到40歲之前是經濟負擔最沉重的時候,這些重大支出,最好

能提早準備。也別忘了,我們的薪水也會隨著工作年資成

長,到40~50規畫退休之後的居家醫療保險,就變成最重要

的議題。

建議,薪資有限,造成每個月儲蓄偏低的上班族。可以採取

開源、節流兼具的理財策略,雙管齊下。

在節流的部份,首先,整理你的消費習慣,找出每個月必

要、非必要的開支。必要開支看能不能花少一些、非必要開

支則盡量避免。其次,善用保險的節稅功能。花錢買精品,

這筆錢就像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,但如果用來提高保費,還

可能幫我們節稅,對財務狀況不無小補。

在開源的投資方面,目前我們最常見的理財盲點之

一,就是忽略了年輕時投資的複利效果。「就是年輕時候

要想,何如複利存錢

投資時人云亦云也很可怕。許多投資人對市場或商品根本不

熟悉,光從報章雜誌或是口耳相傳得到資訊,就跑到銀行來

詢問,想買相關商品。其實,若要靠投資累積財富還是得做

足功課,多聽各方意見,勿偏信一家說法。


總之,把人生目標和可能的重大支出列出,隨時檢視我們離

目標還有多遠,從中可以判斷我們能承受的風險。例如,離

時間點愈近,我們就應該降低投資的風險性,短時間內就要

用到這筆錢,萬一到時市場行情不佳,沒有時間讓你等待景

氣慢慢回溫;反之,如果我們的資金缺口大,就要承擔高一

些的風險,接受放手一搏的可能。黃培直建議,從日常生活

著手,小習慣可以改善你的財務狀況:

1.養成記帳習慣,可釐清日常開銷是否必要投資大

師巴菲特的致富祕訣。

2.利用附加性高的支付工具,如信用卡折扣現金或紅利

積點,但聰明不要本末倒置,為了累積紅利就盲目刷卡。

3.想買東西(尤其是奢侈品時緩一緩,等到打折期間再下

手。但也不要因為折扣就買了一堆自己原本不需要的東西。

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

定存?類定存?錢該怎麼存?

想存錢又覺得銀行利息太低的人,不少把眼

轉向「類定存」,但許多人卻搞不懂,自己

竟是為了『存錢』還是買『保障』?


現在有一種產品很像定存,但是利率比定存高,「類定存」

品的說法。帶有定存特性的類定存,其實就是保險商品,只

它具有「儲蓄」概念,將一筆錢存入後,到期便可拿回本金

上利息,這類保險包括年金險、儲蓄險、萬能保險等等。

因此相較於銀行,保險公司可以給出較高利率,在現今市場利

率低到趨近於0的時代,類定存商品對定存大戶來說十分具有

吸引力類定存不盡然只針對定存大戶販售,手頭不寬裕的我們,或是工作3、5年的職場新鮮人:「來說,若是為了長期規畫一筆錢養老用,就很適合類定存



要買類定存產品之前,得謹記2件事


考量重點1短期目的還是長期目的?
因為利率比定存稍高,資金夠大才能衍生較大的利息收益。但沒有龐大資產,只領死薪水的上班族,依然可以透過保險公司的儲蓄型保險險來強迫儲蓄。「銀行定存最多3年,類定存卻能做到6-20年之久」,如果我們把資金存在銀行定存,一旦定存到期,就面臨這筆錢是「花掉」還是「換單」的選擇。除非有絕佳的克制力,否則很容易不小心把錢花掉。所以要釐清自己動機是什麼,如果是為了存錢,長期的類定存商品會比較適合。「力量多小都沒關係,但起碼要開始。每個月繳完款,手頭有點緊,但不至於餓死的繳費金額最適當」對於現階打拼的我們不適合短期間類定存還有一個原因:看不出利息效果。年期愈短的類定存商品利率,與銀行定存利率的差距愈近,除非透過大筆資金孳息,才能看出差異。沒有大額存款的我們,不如存六年後用時間來拉長,才能顯現複利威力
(年輕就是最大本錢)
值得注意的是,買類定存商品,未必穩賺不賠,有如一定存保本外,還是有需要格外留心的地方。

考量重點2:類定存幾乎無保障功能?

一般說來,年金險不會結合壽險,通常也沒有附約,「比較是因應退休族群管理資金而衍生出的『合約』」,退休族群手上有閒錢,將錢「存入」保單賺取比銀行高的利息,合約到期再領回。
若是儲蓄險,短年期的通常也是附加意外險或醫療險,「但若主約到期,附約也就因此終止,」為了避免因為類定存到期而使得保障終止,建議,將最迫切需要的醫療險等保障,最好和儲蓄分開進行。

低薪,存不了錢不是藉口

嚴格要求我們:每拿到一筆收入,就是存下3分之1,「一年有10個月都存到3分之1,才叫『及格』。」
不是薪水低就存不了錢,而是不管賺多少,都要按比例存下來,」一年後,我們發現我們自己果真達到目標,總共存下10萬多元。


本金夠,實際回收才會多


存錢祕訣」:就是時時刻刻記住「要存錢」!
深知投資前,一定要有足夠的「本金」,這樣實際拿回的報酬才多。心中隨時隨地對目標有強烈渴望,自然而然就會約束消費,把錢存下來。
剛開始工作時,最重要的事就是累積存款。以存下第一個100萬來說,就高達7成是存來的。至於每個月存下來的錢,除了固定維持5~6個月的生活費在帳戶裡,把其他存款盡可能用來投資。
台灣七、八年級生一出社會,立即面臨求職、低薪等各種挑戰。大環境固然需要政策與企業一起改善,出路不是等別人給的,而是自己努力走出來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