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夢不要等!因為30歲後再也回不到27歲的心情
什麼是不後悔的「工作方式、生活方式」
如果今天是「生命的最後一天」,現在做的這份工作真的能讓你覺得幸福嗎?
「人生真美好」─在死亡的那一瞬間,真的能夠由衷的說好幸福嗎?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這篇文章也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必要。
因為這篇文章的用意,就是要讓在最後闔眼的那一瞬間,說出:「這輩子都專注在很有意義的工作,死而無憾了」
正因為如此,才希望大家能盡可能快快找到「真正想做的事」,最後終能迎接美好的「最後一日」。
然而,事實卻是99%的人,一輩子都沒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而人生告終。
過即使問題這麼多,還是可以下個結論,理由很單純:「只是不知道怎麼找而已」。
因為人生沒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了。現在煩惱的任何問題,和死亡相比根本為不足道吧?
如何才能找到「想做的事」?
每個人所處的狀況千種百樣。因此找尋「想做的事」的方法,按部就班的話需要先做下面所說的事情。
那就是把身上的「束縛」全部丟掉,讓腦袋歸零放空後再開始思考。
具體而言,請先把諸如「有真正想做的事情,但是孩子還小,不可能實行」「缺錢沒辦法」「雙親都臥病在床,哪有餘裕去想自己要做的事」之類「不可能的理由」丟掉。
本來就該為自己的人生而活,被外力束縛,對於自己活著時該做的事「完全不去想」,這才是浪費人生。
大家在思考「真正想做的事」的時候,請卸下全副武裝。如果一直只想著目前的各種問題,那就會受到制約,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思考。很多人都是陷入這種窘境。為了能夠自由的思考想做的事,請把武裝丟掉,一身輕便。如此才能真正開始思考以前曾經想過要做什麼?現在想做什麼?
想做的事,「現在」就要去做
「如果存到錢我就到國外去留學……」
「你還要再存多少留學基金才會足夠?」
「啊?每個月還要生活費,所以滿吃力的。預估大概要3年以後才能成行吧。」
聽到這番話,有種悲傷的心情,覺得惋惜。因為3年後30歲去留學,和現在27歲就「想去」留學,兩者圓夢的能量完全不同。
即使50歲後變成生活富足的有錢人,也絕對回不到「最想留學的時期」。就像這樣,很多人即使有「想做的事」,經過數年之後,滄海桑田、人事變遷,結果到人生終點都沒有兌現。
所以如果「想做的事情」很明確,對於現在就想做的人來說,即使是借錢,也要優先讓「現在」的時機實現。
時下有些人到國外去留學,會在當地打工,在念書的同時一邊累積社會經驗,一邊有收入可以還錢,以此方法實現自己的夢想。
聽到這麼說,似乎有些人會抱怨哪有膽子借錢去留學。但是人生只有一次,失去「那個時候」「那個時機」更加恐怖。
因為不管存了多少錢,都無法買回那幾年的時間。相反的,年輕的時候借錢買時間卻是可能的。
所以請把現在就當作最佳時機。
不要再說「明天開始」「下週開始」「下個月開始」「3年後」這種可惜的話了,在「想做」的瞬間,就馬上行動。
「重視時機」意思就是不要浪費時間,永遠要排在第一順位。
把所有的反對,當作「雜音試煉」
人生中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,和我們關係最親近的家人或是親友,一定都會出現否定的看法。雙親、老公、老婆、兒子、女兒、男朋友、女朋友,每個人的對象可能不一樣,但是愈是跟我們關係密切的人,愈會給我們放棄的忠告。
關於這些反對意見,雖然說真的有點抱歉,統稱為「雜音」。但是為什麼親近的人都會反對「我們做想做的事」呢?
那是因為真正愛你的人,強烈的希望我們不要遭受「失敗」。想要認真著手新事物之際,一旦被夥伴或家人得知,腦袋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風險。他們會想,我們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工作而辭職或投入大量金錢,萬一不順利的話,損傷會多慘重。所以反對的理由,是因為想到我們未來失敗該怎麼辦。
但是這些雜音,以不同的角度來看,反而可以帶給我們正面的效果。那就是「雜音試煉」。
如果把雜音視為開始任何新事物時必然會發生的「一定得克服的障礙」,那情況又會如何?請試著展現出你的決心、勝算、挑戰後的願景。如果連說服親近的人的能力和決心都沒有,那被別人打槍未嘗不是件好事。
說雜音聽起來很礙事,但是卻常常會聽到。決定改變的時候,是一定會出現的強敵。
雜音完全消除後,堅強的意志和心靈力量的強大,就是開創未來的原動力。
因為沒錢所以做不成……這只是無聊的「藉口」
從事協助開店的職業,經常聽到下面的說法。
「雖然有想做的事,但是沒錢做不了。」
不過很遺憾的這不是真的。因為實現「想做的事」,嚴格來說並不需要「錢」。在幫開業者做資金調度的時候,深刻感受到自己需要的是想投身其中的心態強弱,也就是「熱情」。
「沒有錢就沒有夢。」
朝日太陽能的創辦人林武志曾這麼說。沒有錢「想做的事(夢想)」也會不見。
說過必要的條件不是錢。乍看之下你可能覺得很矛盾,但事實上就是這樣。
當然如果要開一家夢想中的店,的確需要錢。不過意思是一開始不見得要自己有這些錢。
覺得借錢完成自己的夢想如何?
現在沒有錢也可以做「調度」,兩袖清風也可以完成夢想。
「因為沒有錢,所以沒辦法做想做的事是騙人的。」
但是借錢所必備的條件,是當事者對事業的「熱情」。
自己思考一下就知道,借方難道不會想把錢借給「適當的人」嗎?相同的,能夠展現出自己有多認真想實現夢想?實現夢想之後,會有什麼好事發生?借方才會想借錢給我們。
不只是借錢,要借「夠多的錢」
「挑戰」這件事,永遠不會浪費
所以只要本人不放棄,不管挑戰幾次,都不算失敗。
被尊稱為經營之神的已故松下幸之助先生曾這樣說:「失敗之處放棄就是失敗,如果持續到成功,那就是成功。」
順道一提,松下幸之助一輩子似乎都沒有失敗過。沒有努力到成功絕不放棄,那大家所挑戰的事情,全部都不會是徒勞無功,反過來說「不挑戰才是損失」。
那麼大家還要選擇沒有任何挑戰的人生嗎?
寫一封信給10年前的自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